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射阳长荡镇甲侯村:忠魂永耀盐阜地 振兴长歌甲侯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0:25:00    

射阳河畔,有一个以烈士之名命名的村庄——射阳县长荡镇甲侯村。这里,长眠着倪爵侯、倪崇凤两位烈士;这里,传颂着“一支步枪闹革命”的壮烈故事;这里,更跃动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八十余载岁月更迭,历史风云涤荡记忆。近日,走进甲侯村,追寻红色精神,感受时代新声。

射阳县烈士陵园

战火魂

兄弟英烈照汗青

甲侯村的名字,源于一位英雄——倪爵侯。

倪爵侯,原名倪崇殿,1913年生于射阳县新坍镇横港口一个贫苦农家。拾柴、烧盐,艰辛的童年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后因盐税沉重,日子难熬,倪爵侯举家迁至长荡,租种田地谋生。

1940年,新四军、八路军在苏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倪爵侯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走上革命道路。1942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5月,敌人开始收缴群众手里的枪支。倪爵侯有支步枪,敌人威逼利诱,他坚决不交。就凭这杆枪,他闯虎穴救同志,除汉奸震敌胆。“一支步枪闹革命”的美名传遍乡野。同年6月,西北游击大队成立,倪爵侯任第二中队长。9月初,西北游击大队改为区队。10月,他带头报名参军,与70多名青年共同加入射阳总队。县委将这批热血青年扩编为“爵侯连”,任命倪爵侯为连长,并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1944年初,病愈后的倪爵侯受命回到宏才乡任民兵中队长,领导武装斗争。因叛徒倪信坤出卖,倪爵侯与两位战友不幸被捕。在被捕的前一刻,他沉着地将党的机要文件塞进灶膛,守护了组织秘密。

倪爵侯被捕后,囚禁在上冈朱家大楼的牢狱里,敌人重点审讯,先以利诱,后又用尽“老虎凳”等酷刑。其间,他多次昏死过去,但意志坚不可摧:“我就是粉身碎骨,也绝不低头!”后来,战友获救,但他却再也未能走出牢门。1944年2月,年仅31岁的倪爵侯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比他大两岁的哥哥倪崇凤,积极配合弟弟开展武装斗争,成为一名支前民兵,为革命事业提供情报、运送粮食。1942年5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参加盐东县反“扫荡”斗争,1946年在盐东总队配合主力部队攻打便仓的战斗中,倪崇凤为抢运火线伤员,壮烈牺牲。

一门双烈,忠魂永存。为纪念这对英雄兄弟,原盐东县人民政府将倪爵侯战斗过的洼滩乡命名为“甲侯村”,将倪崇凤的故乡命名为“崇凤村”。2001年两村合并,沿用“甲侯村”之名,让英雄的旗帜永远飘扬。

“倪爵侯、倪崇凤兄弟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79岁的甲侯村原大队长、老党员蒋红勤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先烈无限的敬仰与追思。

振兴图

产业振兴织新景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昔日被热血浸染的土地,如今正铺展着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

成方连片的梨树郁郁葱葱,一个个饱满诱人的梨果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8月25日,甲侯村的梨果种植户金德林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搬运,阳光透过树隙洒在脸上,将丰收的喜悦映照得愈发浓厚。

金德林种植梨果已有30个年头,目前,有梨园15亩、梨树1500余棵。他坚持采取生态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方式,通过配方施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实现量质“双升”。

“今年,秋月梨、圆黄梨品质好,挂果量也多,亩产能达4000公斤。因为种植时间较长,各地批发商直接上门收购,或者自己定点送货,完全不愁卖。除去人工成本,每亩纯收入在6000元至6500元。”金德林高兴地说。

另一片充满希望的绿色,是甲侯村四组村民倪浩的韭菜田。30多亩韭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韭菜产量稳定,能全年供应。更关键的是,种植这个品种的人相对少,市场冷门反而蕴藏着大机会。”倪浩通过韭菜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大约20户村民,每户每年增收约2万元。

随着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甲侯村集体收入达145.77万元,经营性收入61.22万元,革命先烈期盼的富裕生活,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青春志

薪火相传践初心

红色,不仅是甲侯村的底色,还有着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为弘扬烈士精神,甲侯村每年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引导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共创未来。

“烈士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希望。”村党总支书记李楠动情地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于2022年回到乡村基层,挑起带领村民发展的重担。在他身边,是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

“90后”的高飞是本村人,去年5月回到村里担任三组组长,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他至今清晰记得今年6月22日,台风来袭时的紧张情景:“风大雨急,沟渠水位猛涨,庄稼地里的积水都没过膝盖了。”凌晨4点,天还未亮,他就和村干部冲上一线,关闸门、开泵机,奋力排涝抢险。“我们要传承发扬烈士精神,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高飞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同样年轻的倪蓉蓉,是一位1994年出生的姑娘,毕业于盐城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作为一名党员,她选择回到家乡贡献力量,现任四组组长兼党建党务工作者。“作为本村人,我觉得应该投身于本村的振兴事业。”工作一年来,谁家有什么困难,邻里间有什么矛盾,她都了然于心。调解土地纠纷,不辞辛劳,直到问题圆满解决;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处理村务信息化问题;虚心向老农请教农业知识……“我有信心带领村民们奔赴美好生活。”倪蓉蓉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红色的精神血脉,已转化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未来,甲侯村的规划清晰而坚定。“我们将着力打造梨果、韭菜标准化示范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特色种养结合。”李楠展望道,“未来3至5年,我们要让村路硬化率超90%,改造老旧桥梁,让村民出行更方便,让家乡更美好。”(撰稿丨陶秋凤 摄影丨王海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