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司煜 摄
央视来了,电影人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了。7月,当全国各地被热浪席卷时,平均气温 25.3℃的西宁成了全国瞩目的“天然空调城”。央视镜头聚焦这里的清凉秘境,电影人扎根街头捕捉夏日灵感——当凉爽成为最硬核的“旅游名片”,当“避暑度假到西宁”成热门选择,西宁的夏天注定不平凡。
央视镜头里的清凉密码
“夜幕降临,西宁豹街巡游表演歌舞正酣”“暑期走进高原花海,解锁独特夏日浪漫。”“西宁的夏天气温不足20℃!古城品咖啡‘浪山’享时光”“西宁凉爽宜人的气候和环境是天然的宝藏游胜地”……一系列鲜活的报道,将西宁这座高原古城的夏日魅力,一层一层地铺展在全国观众眼前。
7月,央视直播团队走进西宁,镜头里湟水河的粼粼波光、夜市里升腾的烟火气,瞬间让全国观众感受到“中国夏都”的独特魅力。来自武汉的刘女士一家刚从青海湖景区返回西宁市区,“在武汉出门就是一身汗,到西宁连空调都不用开,孩子在广场上跑一整天都不喊热。”在“青海西宁‘浪山’火到央视”的报道中,那碗冰冰凉凉的甜醅特写镜头,让全国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清新提神的那口清凉。
在央视的镜头里,西宁的清凉从不是单一的气候标签,而是在自然与人文共同酿造的20℃复合体验的风里,这里有湟水河的水汽,有非遗传承的温度,更有美食升腾的香气。这组被反复解读的清凉密码,让西宁的夏天,成为刻在大家记忆里的独特浪漫。
避暑与光影交织的夏日盛宴
来西宁避暑,邂逅的不只是清凉,还有第十九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带来的光影盛宴。“目标西宁!群山赴会,电影正生长”,当这场盛会拉开帷幕,也隆重推出了青海旅游线路,为前来避暑的人们增添了更多期待。正如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官方微博所描述的:“西宁的天气这几日变幻莫测,时而阴沉,时而狂风,时而晴空万里,可正是这自然不为人所左右的意志,赋予了这座城市、这个电影节独特的气质。就像年轻的志愿者奔涌的生命力在此刻汇聚,为这份独特更添活力。”
在这里,你可以在观影间隙,漫步于湟水河畔,感受微风拂过的清爽;也可以走进南北山,在朦胧绿意中寻觅一份宁静。累了,去夜市尝尝甜醅、手抓羊肉等美食,让味蕾也享受一番“清凉”。白天在影院沉浸于电影世界,夜晚在凉爽的空气中感受城市的烟火气,这样的避暑之旅,别具一番风味。
游客们享受西宁的清凉夏天
“什么?才19℃,终于感受到了西宁的低温夏天,‘凉’翻了。”“哇哇哇,天然空调就是爽!”傍晚的西宁街头,游客们边享受西宁的清凉夏天,边在各美食打卡点寻找西宁美味。来自广州的朱宁带着父母和孩子刚走出西宁火车站,立刻掏出手机拍照:“21℃!广州现在39℃,这简直是两个世界!”她的手机屏保是提前做好的“西宁避暑攻略”,上面标注着莫家街的甜醅摊、豹街的艺术夜市、唐道·637美食街……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西宁上演。他们中,有人在朋友圈“晒”在西宁穿着外套度假,有人在商场里享受“不开空调也凉爽”的购物体验,还有人把酒店当成“避暑驿站”,白天周边游,晚上泡夜市。在城东区新千国际广场,来自重庆的游客组团游西宁,七八个人围坐在炕锅羊肉摊位,“在重庆吃火锅要靠空调续命,在西宁吃炕锅羊肉配啤酒,吹着自然风这才叫爽!”游客张先生举着相机拍摄着美食和西宁的街巷。“去年就有朋友来西宁,一回上海就推荐我们过来,昨天下飞机没想到迎接我们的就是一场小雨,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果然是名不虚传的避暑天堂。”上海游客黎倪说,“避暑度假到西宁,西宁是个被严重低估的好地方,‘大美青海,夏都西宁’名不虚传!”
从央视镜头里的惊艳亮相,到电影人对西宁的执着,再到游客用脚步对避暑城市投出的“信任票”,西宁的夏天用清凉书写着独特的吸引力。当全国还在与高温博弈时,西宁这座高原古城正以开放的姿态,将凉爽气候转化为文旅热度,让“避暑度假到西宁”从一句口号,变成无数人亲身经历的美好现实。(记者 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