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抗衰、治病、长高个……现如今,面向不同群体的主播纷纷将带货品类瞄向保健品。保健品直播有什么套路?该如何选择保健品?5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老人沉迷养生直播间
从2024年开始,太原市民赵女士的母亲每天都会准时看直播,迄今花在直播间里的钱已有上万元。“这款益生菌吃了可以杀肠子里的某细某菌……”直播间内,“金牌养生达人”侃侃而谈,“有奇效”的益生菌168元每盒,598元可以买到12盒。在这位“金牌养生达人”直播间,赵女士的母亲不仅买过益生菌,还买过某品牌的原液、某品牌的钙片等。至于产品功效,这位主播列举了自己父亲使用产品前后的身体检查数据,并暗示使用数个产品后,父亲从癌症晚期不能自理到行动自如。
赵女士蹲守了几天直播间后发现一些规律,直播间开始直播后会先卖一段时间纸巾等产品。这些产品价格十分优惠,普遍低于日常售价。直播一段时间后,弹幕上会有粉丝提出需要购买某款保健品。之后,在几位粉丝的附和声中,主播上架该保健品。保健品单价普遍很贵,单盒普遍售价在160元左右甚至更高。在主播与厂家谈价还价的连麦过后,优惠价格得以出现。一般情况下,12件产品组合会打三折甚至更低。
“在我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直播套路。可是,我妈却感觉主播特别为粉丝着想。”母亲对于保健品的着迷,赵女士很是不解也无能为力,只能看着母亲把成箱的保健品买回家。
不同客群不同话术
太原市民侯女士是一名爱美女士。近一段时间,侯女士痴迷于一名美妆博主的直播间。在这位号称有硕士学位的美女博主直播间,侯女士被“种草”了各种保健品。有美白的、抗衰的,还有防止长肉的“阻断剂”。为了防止直播被平台拉停,这位主播在直播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避开一些功能性的词语。比如,主播会把“美白”说成“米白”,把“抗衰”说成“抗某衰”。一个月的时间,侯女士买回家数千元的保健品,分饭前饭后服用。
5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浏览网络发现,售卖保健品的直播间面对的客群,不仅仅只有老年人,还有爱美的年轻女性以及刚刚生育的宝妈群体。只是,面对不同客群的主播,装扮不同且话术不同。面对老年人,主播会以身体健康状况入手,切中中老年群体的需求要点。面对爱美的女性,美白、抗氧化等词语被多次提及。面对刚刚生育的宝妈群体,补铁补钙长身高等需求被摆在第一位。
认准标识理性购买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保健食品日益成为广大市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养生保健的首选。然而,在保健食品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虚假宣传、功效夸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为引导广大市民科学、理性选购和使用保健食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示。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务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识,并仔细核对批准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可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询产品真伪,确保来源正规、质量可靠。同时,建议优先在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药店、大型商超或经备案的电商平台购买保健食品。避免通过来源不明的微商、直播带货或未经许可的线下讲座等途径购买。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对使用“最新科技”“祖传秘方”“专家推荐”等诱导性营销手段要保持警惕,避免被夸大宣传所误导。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若产品宣称具有“根治高血压”“彻底治愈糖尿病”等疗效,均属虚假宣传。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
部分不法商家以“健康讲座”“专家访谈”等形式推销保健食品,甚至假冒专家进行虚假宣传。老年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提高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的意识。
消费者应根据自身年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保健食品,避免盲目跟风购买。特殊人群(如孕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应遵循医生建议后再使用。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醒,不存在“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对于宣称涵盖多种不相干功能的产品,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方法和剂量服用保健食品,避免过量服用或与其他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如需同时服用保健食品和药品,应咨询医生意见。
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妥善留存购物发票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些凭证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如遇问题,可第一时间拨打12315投诉举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