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1日讯(记者 张艳玲)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7月11日,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今年航海日活动主题是“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
航海日主场活动包括论坛、科普文化体验等20多项活动。主论坛发布2024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公布2025年度安全诚信航运公司和船舶名单、2025年航海领域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2024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名单。活动呈现五大特色:聚焦船舶金融、游艇安全等前沿领域;举办航运新质生产力研讨会汇聚智库智慧;设船长轮机长沙龙等平台供从业者交流;结合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设置特色环节;推出全国航海科普季及首届“中远海运杯”水手结大赛、“新红专”轮海上丝路文化之旅等活动。
当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纪念邮资信封,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及航海日设立20周年。全国各地同步开展主题活动,弘扬航海精神,助力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今天,中国航海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建成全球最大的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3,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作为全球海运大国,中国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推动“公转水”、铁水联运等)、加速能源清洁转型(推广新能源船舶、建设港口岸电)、打造绿色港航设施、完善污染防治体系等举措,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水路货运量达98.1亿吨,为10年前的1.64倍,水路货物周转量达14万亿吨公里,占全国总周转量55.6%;新能源清洁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推进,主要港口绿色集卡占比超60%,重点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超90%,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量同比增长54%;累计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作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长江流域基本实现电子航道“一张图”全覆盖。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打造绿色航运新生态,加快完善绿色航运政策体系,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标准,推进新型动力技术装备研发,完善绿色能源加注产业链,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促进全球航运减排。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航运领域新质生产力,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统筹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突出数据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航运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水平。
编审:蔡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