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构建“1+3+N”城园融合体系近日有新进展。日前,华南国家植物园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批复,白云山南侧规划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迁地保护示范区,占地约8.9万平方米。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迁地保护示范区将建设2个植物专类园、用地面积约4.4万平方米;建设云台花园谧林漫步道和贯通麓湖环湖跑道,用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改造水体面积约2686平方米;并完善驿站以及公厕等配套服务设施。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迁地保护是指以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予以保护,也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
去年,国家植物园体系广州迁地保护示范区首个片区——白云山迁地保护示范区云溪植物园对社会公众开放。该园坚持以植物迁地保育为核心,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承接国家植物园体系物种保育、科学研究、资源利用、科普宣教和园林园艺展示等重要任务。园内保育展示了各类植物13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5种,建设有新优花卉、睡莲植物、蜜源植物、珍稀植物、野牡丹等5个专类展示园。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也是城市的生态名片。近年来,广州依托华南国家植物园,拓展植物园的迁地保护、科研科普等社会服务功能,构建了国内首个城园融合体系,让葱葱绿意融入市民生活。
该体系包括“1+3+N”,即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建设“北一中一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和N个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广州计划到2027年,建设10个以上的专类植物展示园和200个以上的生态科普宣教点,全面构建从国家植物园到街头社区,涵盖植物保护、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园体系网,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州样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通讯员:汪张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