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杨树弘 张凌可

春末夏初,立夏如约而至,这是一个节气的转换,更是大自然的一次深呼吸,是时间对生命的温柔以待。立夏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间万物,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立夏节气,自然界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卷。《立夏》一诗中写道:“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宋人陆游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立夏的景象,燕子在新泥中筑巢,而蜜蜂因为花期的结束而渐渐稀少。槐树与柳树的荫绿开始变得浓密,炎热的夏日已隐约可感,这一切都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立夏到了。
此时,天气渐热,雨水增多,万物生长迅速,这是大自然万物生命力的展示。正如宋人薛澄在《立夏》中所描绘:“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风光渐暖,树色渐密,夏日的气息扑面而来,树木葱郁,彰显着勃勃生机。
立夏标志着太阳到达黄经45°,这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季开始。唐人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有云:“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春与夏的转换,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时间的脚步。“朱明”即指夏季,“仲吕”则是夏季的第一月。立夏时节,蚯蚓开始出现,万物繁盛,大自然焕发生机。
立夏是地球公转至某一特定位置的标志,它不仅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也伴随着日照时长和光照强度的改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立夏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古代帝王在立夏之日会率百官到城外迎夏,行祭礼祈求丰收,这是对立夏的重视与尊重。文人雅士们也通过诗词描绘立夏的景致,寄托情感,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宋人朱翌在《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中道:“梅子未黄先著雨,樱桃欲熟正防莺。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表达了对春天即将远去的惋惜,以及对夏日到来的惊讶与期待。立夏时节,春桃未谢,夏果初长,自然界在这一刻完成了季节的更迭。
传统习俗中,立夏有“称人”的习俗,据说在立夏日称体重可以避免疰夏,寄托了人们对健康的祈愿。
立夏时节也是农事繁忙的开始,农民们抢抓农时,耕种作物。宋人方一夔《田家四事·种》中记载:“及时撒新谷,抟黍递幽哢。生意日夜长,移秧趁芒种。”即是对农忙景象的生动写照。立夏是农事活动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到来,标志着农作物的生长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农时农事,立夏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唐人白居易《观刈麦》有云:“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立夏之后,开始抢种抢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小麦、水稻等夏熟作物需要精心管理。农谚说:“立夏前后,种瓜点豆。”立夏时节,正是播种好时机,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播种、移栽,立夏不仅是农事转折点,更是农人希望和汗水的汇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节气。
立夏,不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人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的深刻反思。张大烈《阮郎归·立夏》诗云:“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大自然在立夏时节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提醒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光流转,岁月静好。”在立夏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里,让我们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夏日的到来,用心去感受生命的脉搏和世界的律动。正如唐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云:“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立夏,不仅标志着春的结束和夏的开始,更隐含着生命的更迭和希望的延续。
让我们以一颗敬畏自然的心,在立夏去感受生命的不同风貌。蝶恋花残,是时光无情的流逝,更是自然界螺旋上升的必然。每一次变迁,都是生命完美的轮回。
原稿点击:【山茶花】杨树弘 张凌可|立夏:蝶恋花残 温柔以待-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