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黄河润沃野 鲜蔬销天下银川冷凉蔬菜 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1:07:00    

银川市特色冷凉蔬菜销往全国。

村民抢抓农时复种二茬西蓝花。

冷凉蔬菜长势喜人。

盛夏的银川,大地铺展着生机盎然的丰收画卷。7月22日,永宁县胜利乡冷凉蔬菜分拣中心内一片忙碌,工人们正熟练地对西兰苔、牛心甘蓝进行去杂、称重、打包。当天,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新鲜蔬菜经冷库打冷后,搭乘冷链运输车48小时内即可送达全国各地的市场。

黄河两岸绿意盈盈。田间地头,采收的农人指尖翻飞,沾着晨露的蔬菜堆满筐篓;分拣车间里,贴好“妙选银川”标签的纸箱在冷库码成方阵;新翻的田垄上,二茬菜苗正吮吸着滴灌带里的黄河水——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正将冷凉蔬菜变成火热产业,让塞上鲜蔬的清香飘向全国、远达海外。

分拣冷链筑枢纽 鲜蔬快速送达全国

胜利乡冷凉蔬菜分拣中心,总建筑面积2977.14平方米,配备795平方米智能冷库和2182.14平方米分拣包装区,由胜利乡与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打造。作为当地冷凉蔬菜产业升级的核心工程,分拣中心聚焦西兰苔、牛心甘蓝两大特色品种,构建“种植—分拣—冷链—销售”全链条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据介绍,西兰苔口感脆嫩、纤维细腻,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凭着脆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市场青睐,牛心甘蓝则因状似牛心而得名,且因色泽浓绿、口感脆嫩、味道鲜美,是冷凉蔬菜界的“明星产品”。

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福仓表示,今年,合作社共种植的700余亩牛心甘蓝与500余亩西兰苔借助低温预冷技术,保鲜期延长至15天,可错峰销售,破解“集中上市、低价滞销”难题。目前,分拣中心日均蔬菜进出量达100吨,4个冷库全天运行,每4小时发运一批货物。

胜利乡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涵盖露地、设施温棚种植,搭配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及传统蔬菜形成多元布局。乡长马鹏举表示,通过“分拣中心+企业+农户”模式,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红利。

复种二茬西蓝花 一亩双收持续“生金”

当头茬冷凉蔬菜搭上班车奔赴全国餐桌的同时,灵武市梧桐树乡的田间地头已奏响复种的新乐章。农户们抢抓短暂农闲窗口期,在刚清空的地块里复种二茬西蓝花苗,让土地在连作中持续“生金”。这种“复种补全年”的农业生产新模式,既延续了头茬作物的丰收效益,又通过科学轮作深挖土地潜力,为农民增收开辟出高效路径。

梧桐树乡史家壕村的100亩西蓝花复种田内,工人们熟练地将新苗栽进疏松的土壤,成行的幼苗株距均匀,嫩绿叶片在风中舒展,满眼生机接续着头茬丰收的喜悦。复种不仅让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更成为农民和村集体增收的新引擎。通过社会化托管服务,从前期种植到采收销售的全产业链被高效整合,土地、人力、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既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效益,也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史家壕村头茬西蓝花采收后,我们立刻接手了二茬种植的全程托管。”灵武市鑫业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俊介绍,“通过统一铺设滴灌带、供应农资、开展统防统治、提供技术指导和机械采收分拣,能精准提升二茬西蓝花的品质。”

近年来,梧桐树乡聚焦特色蔬菜产业,持续优化种植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经营主体,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已形成以沙坝头露地西瓜、麒麟大棚西瓜、越夏番茄、西蓝花为主的特色基地,总面积达1.31万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年内计划销售瓜菜15万吨,营销额4.5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分拣中心的冷链车鸣笛,到复种田的新苗破土,银川冷凉蔬菜正以资源为笔、科技为墨、全链为卷,在黄河岸边续写着“寒地生金”的产业传奇。未来,随着品牌化、国际化步伐加快,这片土地上的“绿色奇迹”,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量。

天赋优势成品牌卓越品质赢得认可

产业兴旺背后的逻辑密码是什么呢?近日,在2025年蔬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中,“资源禀赋”成为专家与经销商热议的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直言:“天下黄河富宁夏,这里引黄河水灌溉、土壤无污染,蔬菜产量高且品质优,发展的关键是要打造高品质品牌。”

宁夏的“风味密码”藏于独特自然条件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促进蔬菜干物质积累;黄河水灌溉形成弱碱性土壤,冬季休耕实现生态修复,加之降雨少抑制病虫害,让蔬菜自带“绿色认证”。作为核心产区,银川已构建“四季常青”供应体系:冬春季设施大棚蔬菜错峰上市,夏秋季露地蔬菜成“北菜南运”主力。2024年,全市瓜菜种植73.6万亩,年产超182万吨,70%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形成“四季不断档、长年有鲜菜”的格局。

除了天赋优势,银川更以全产业链思维破局。贺兰县兴耘驿站集配中心构建“种植-加工-冷链-销售”全链条,每周向迪拜发送鲜菜,企业依托8000亩基地,带动周边5.2万亩蔬菜种植,形成产业集群。全市通过“夏菜南下、冬菜北上”战略,培育出供港蔬菜、越夏番茄等特色产品,70%蔬菜远销国内外。截至目前,银川市拥有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农业产业强镇,306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格局逐步成型。

此外,科技赋能让产业向“新”而行。宁夏巨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100余个瓜菜新品种,48个获国家审定。在银川,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广泛应用,提升了单产与品质。如今,“银字号”蔬菜成为粤港澳餐桌常客,深圳近200家企业在此布局采购网络。

从“走出去”推销到“请进来”考察,从资源优势到全链发力,宁夏冷凉蔬菜正以独特风味与卓越品质,从黄河岸边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书写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梁小雨 李鲲鹏 刘嘉怡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