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锐评|触目惊心!楼道不是谁家的杂物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4:03:00    

消火栓上面放桶下面堆箱,楼道水管锁着生锈自行车,门口拐角处一排置物架,消防通道里养起了鸭子……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访全市多个小区,发现楼道堆物这一顽疾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荒唐场景让人哭笑不得。

把公共空间变成自家仓库,不仅破坏环境,而且暗藏风险。不少杂物本身就是易燃物品,一旦遇上烟头、火星,都可能酿成严重火灾,类似悲剧并不罕见。从《民法典》到《消防法》,都有关于小区公共区域的规定。本月新实施的《北京市消防条例》再次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共通道、楼梯、安全出口等部位堆物、堆料或者搭设棚屋,以及占用消防车通道。于法于理,乱堆杂物这事儿都说不过去。

多年来,话没少说、劝了又劝,为何就是随清随堆、屡禁不止?有人是习惯使然,废旧东西舍不得处理,放在家里又嫌碍事,干脆推到门外“存着”,时间一长更是“懒得动”;有人是想占便宜,认为公共空间不用白不用,看见邻居占地更会心里不忿,还得各自标记“圈地”……这些想法,又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侥幸心理,即觉得危险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倘若小区物业管理疏松,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破窗效应。比如记者发现,有楼道的消火栓箱已完全被木箱和纸箱遮挡,根本无法正常开启,检查表却显示检查结果“月月正常”。

凡是涉及安全的事,一刻也不能拖,一点也不能松。必须看到,无论是主动行动,还是处理投诉,乱堆杂物问题一般由小区物业出面协调劝导。但问题是,物业并不具备执法权,且其服务性质摆在那里,工作人员不愿与业主撕破脸皮。因此,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明确执法责任,将更多治理力量引入“家门口”。消防监管部门、街道办事处等要依法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在引导、告知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该诉诸法律的绝不和稀泥。同时,要定期巡查、清理,以长效机制防止违法行为反弹。

文明始于自发、成于自觉。谁都不希望自家小区成了“脏乱差”的典型,是彼此较劲儿“占领”楼道,还是带头清理维护整洁?答案不言自明。从我做起,互相提醒,少给文明之路“添堵”,每个人都会受益。

图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