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成都:用文明底色绘就城市发展最美画卷|成都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8:47:00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也是城市的潜在气质,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成都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作为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城市代表、中西部唯一副省级城市,成都连续6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展示着新时代城市文明建设的“成都样本”。

数字背后是温度,荣誉之中见担当。在第七届创建周期中,成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简阳首次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行列,10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20个单位荣膺全国文明单位,4个家庭当选全国文明家庭,3所学校跻身全国文明校园行列,数量稳居全国前列,这些数据彰显着成都在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坚实足迹。

从锦江之畔到龙泉山脉,从繁华都市到乡村田野,成都正以“为民惠民靠民”的初心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织就着一张覆盖全域的文明网络,让文明之花在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绽放。这座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着文明与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篇章,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崇州五星村。图据今日崇州

文明实践扎根乡土

打造文明村镇的“成都样本”

当文明之花在田野间绽放,成都正以一幅幅生动的文明村镇建设图景,诠释着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深刻内涵。

漫步于村间田野、乡里院落,和美乡风映入眼帘。在成都,文明实践“村村行”调研活动已成为常态,社科领域专家导师、项目策划师、城市社区文明实践专管员、高校学子组成的“城乡共创团”深入乡村开展调研,用脚步丈量着文明实践的深度与广度。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截至目前,成都已在全市1294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61个、农家(社区)书屋1801个。这张覆盖城乡的文明实践网络,让每一个村落都有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据地”。

文明村镇建设,环境整治是基础。成都以高质量创建文明村镇为抓手,开展农村“五清”行动,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96.2%、5G网络覆盖率达97%——这些数字背后,是成都推进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在简阳,这座刚刚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行列的“蜀都东大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创建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为民情怀”——45条背街小巷、90个老旧小区一键焕新,3200个新增车位解决了停车难题。变的是治理“脑洞”:“1+10+5+N”工作法让各部门高效联动,“周督查+三色预警”让问题整改有了“进度条”。

从“破旧散乱”蝶变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崇州白头镇五星村的文明密码藏在山水和弦里。“三生融合”绘就16.9万平方米新型社区,村民入住“画里家园”;70余家民宿串成“慢生活”产业集群,吸引50亿元投资,年迎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0万元,村民收入从4000元跃至4.5万元。“四会联动”、每月“新老村民恳谈会”调出融合幸福味。

都江堰石羊镇把文明创建酿成“田园诗”。全国首家农民诗社柳风诗社,携手在地花蕊夫人文化,举办诗歌节、旅游季等文化活动,惠及1.15万人次。网红“猪圈咖啡”年吸客20万,“扫把革命”扫亮村容,微网实格织密治理,56个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当川西音乐林盘飘出民谣,400余位身边榜样传颂佳话。“诗歌之乡”用文化、产业让全国文明村镇标识熠熠生辉。

“城乡共创团”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图据文明成都

家风传承

让文明浸润孩子们的成长路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家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每天清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的孩子们都要走过一条特殊的“最美上学路”。这条以熊猫文化为主题的道路,设置了12处文化墙绘、8组景观小品,日均服务师生2000余人次,成为环境育人的鲜活样本。在这里,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孩子们每天都能触摸到的温暖现实。

在成都,校园文明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环境美化上,更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各地各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自信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如果说校园是文明的摇篮,那么家庭就是文明的根基。成都深化家庭教育体系建设,构建起“1个总校+23个分校+2018个子校”家长学校三级体系,聘任权威教育专家300余名,开展主题活动1000余场,累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超10万次。这个覆盖全市的家庭教育网络,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专业的指导和服务。

家庭育人更显活力,130 万家庭参与“蓉城家长季”;石室联合中学连续20年开设系列课程,让“校园文明”向家庭社会延伸;“蓉城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涌现出一家三代人开启家庭公益事业近20年的李婷华家庭,个人出资修路、帮助失亲青少年完成学业的刘端元家庭等一个个“文明家庭”典范;金堂县“蜀葵花开·和美家风”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文明家校的辐射效应层层扩散,勾勒出全域育人的温暖图景。

从“最美上学路”到“蓉城好家风”,从校园文明到家庭和谐,从个体修养到社会风尚,成都正在用文化的力量铸就城市的灵魂,用文明的实践书写时代的答卷。

中超球赛公益看台。图据文明成都

示范引领

榜样力量点亮文明之光

在成都,榜样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身边可学可做的标杆。第八届四川省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金牛)连心桥党员服务队队长王从亮,20年来“泡”在社区,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帮助,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贴心人”。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目前,成都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4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7人、四川省道德模范35人、成都市道德模范368人(组),入选“中国好人”213人(组)、“四川好人”529人(组)、“成都好人”1450人。成都共培育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3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21人、成都市“新时代好少年”358人。这些数字背后,是成都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深厚积淀和不懈努力。

不仅如此,成都市还创新机制,启动“平凡之善·蓉城之光”城市公益宣传系列活动,邀请市民、网友一起发现并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细微而温暖的感人故事。

绕城高速上,多辆过路货车“教科书式”接力扑灭起火的小货车,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守望相助;锦江河畔,叔侄俩纵身一跃,救起八旬老人,诠释了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温江“谭米线”,汇聚爱心力量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免费的“暖心餐”,体现了商家的社会责任。

这些故事虽然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文明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生活实践。目前,“平凡之善·蓉城之光”暖心故事宣传活动已挖掘暖心故事1600余件,全网点击量累计超过6亿。

文明成都,温暖你我。市文明办联合市体育局、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创新打造中超球赛公益看台品牌活动,邀请2万余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和环卫工人、快递外卖骑手、社区志愿者等基层劳动者登上“最美看台”,培育健康向上体育风尚,打造了“温暖成都”鲜明标识。

当榜样力量成为城市的精神标识,当道德建设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成都正以其独特的实践经验,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成都样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