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清明假期起,沈阳的“一路两馆”(沈阳浑南区全运四东路,北侧是辽宁省博物馆,南侧是辽宁省科技馆)就已经成为了沈阳文旅必打卡地,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这个“五一”假期,“一路两馆”再次火爆“出圈”,共接待游客43.62万人次,辽宁省博物馆(以下简称辽博)与辽宁省科技馆(以下简称辽科馆)均打破单日接待游客历史最高纪录。
“一路两馆”已经形成了“1+1>2”的文旅效应,不仅带动了周边的酒店、餐饮,甚至带动了地产等商业项目,更成为沈阳文旅的流量王牌之一。“一路两馆”的火爆为沈阳文旅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 01
用“独一无二”吸引游客
“五一”期间,辽博共服务观众24.6万人次,其中接待到馆观众11.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43.81%,省外观众占比66.4%,省内观众占比33.6%。省外观众来源地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除沈阳外,省内观众来源地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连、鞍山、铁岭、锦州、营口。
“五一”期间,辽科馆累计接待全国观众19.02万余人次,线上直播互动观众达42599人次,5月2日单日入馆人数达49732人次,创下“五一”假期单日客流最高纪录。入馆观众中,辽宁省外观众占比达48.66%,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游客位列前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外地游客打卡“两馆”的目的很简单、很直接,就是来看“独一无二”。辽科馆成为全国影迷心中的“圣地”,因为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IMAXGT影厅。辽博的“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漫步美中——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中西荟萃,这两个展览都是在国内首次举行。
启示02
数字影像技术带来新体验
年轻人和小朋友是博物馆和科技馆最重要的目标人群,那么,如何让他们爱上文物和科学知识呢?辽博和辽科馆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唐宋风华——数字画境中的艺术世界”展览上,辽博通过超高清、沉浸式的数字空间,展示《洛神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秋窗读易图》《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瑞鹤图》等馆藏画作,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奇观。在《探秘海昏侯国》数字展厅中,五幕剧情串联起汉代文明的核心场景,每一幕均以互动解谜为核心,观众既是历史的旁观者,也是文明密码的破译者。

“五一”期间,辽科馆共播放科普及商业影片139场,接待观众20146人次。除IMAX巨幕影院外,4D影院推出的《时光救援》《壮美内蒙古》《外星人大冒险》《赌来的飓风》《营救外星人》等科普新片,以及球幕影院上映的《外星人在哪儿》《星海之旅》,同样深受观众喜爱,各类影片为观众打造了一场场奇幻的数字科幻之旅。
辽博副馆长董宝厚说:“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的数字化转型,让文物‘动’起来。我们通过数字化展览,观众可以获取更多的文物信息,了解到更多的文物故事,给观众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启示03
细节服务也是“风景”
在文旅行业有一句不成文的话,“卫生间是衡量服务品质的一个重要窗口。”
服务是观展舒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好的展览和活动,没有好的服务,都不会有满意的感受。细节服务也是“风景”。
为了应对大客流,“两馆”都推出了暖心护航服务。“两馆”每日都执行预约制控流,多入口开放,提高观众的入场效率。

辽科馆的200余名工作人员全员上岗,为观众提供专业的讲解和指导。另外,辽科馆还组织来自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学生、机关及社会人士,共计450余人次组成志愿者团队,为观众提供贴心的志愿服务;每日200余名物业安保人员“网格化”值守,加强场馆的安全管理和环境卫生维护。同时持续升级一体化便民服务,辽科馆东停车场免费对公众开放,新增休闲座椅,大件物品免费寄存,提供儿童推车、轮椅、母婴室、问询处等设施,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辽科馆的温度。辽科馆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以最高标准应对历史性客流高峰,全面实现‘安全不缺勤、服务零距离’的目标。”
辽博为保证观展安全,制定了周密的假期接待方案,在入口处设置曲形隔离护栏,引导观众有序入馆;有序控制馆内观展人数;增加志愿者,做好观众引导……一系列细致安排,既保证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观展需求,也保证了观展舒适度。
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说:“辽科馆和辽博我都去了,虽然客流很大,但是服务真的非常到位,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感动,这么多的客流,卫生间非常干净,没有异味和堵塞。沈阳太讲究了!”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摄影:靳军、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