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在镇远县焦溪镇猛溪村开展了一场温暖人心的“光影载乡情 圆梦天安门”公益活动,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拍摄照片,并将为他们合成具有纪念意义的“天安门”背景照。
7月14日清晨,猛溪村村委便热闹起来。闻讯而来的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在服务队队员们的热情引导下,整理衣衫,展露笑颜。随着一次次清脆的“咔嚓”声,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充满幸福的面孔被瞬间定格。

村委会拍摄现场。

老人喜悦分享照片。
午后,队员们的身影穿梭在村落间。在驻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们带着相机设备,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服务。走进农家小院,队员们耐心倾听,精心寻找最佳角度,确保不遗漏一位有需要的老人,将温暖与关怀送到老人身边。

服务队上门拍摄现场。
傍晚时分,服务队在三门滩广场再次支起拍摄点。夕阳的余晖中,队员们热情不减,为白天未能及时赶到的老人进行补拍。他们的坚守,让这份光影的礼物惠及了更广泛的老年群体。

三门滩拍摄现场。
7月15日,拍摄工作继续在村委和各村民小组进行。两天时间里,队员们不辞辛劳,用镜头共记录了近200位老人的珍贵影像。
光影为媒,情系桑梓。这场“光影载乡情 圆梦天安门”活动,不仅是为猛溪村的老人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影像记忆,更深切传递了民大学子扎根乡土、服务乡亲的拳拳赤子心。他们以青春践行担当,用光影承载深情。
“当听到老人说‘这可能是这辈子为数不多的照片了’时,我们心头一震。”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社会实践服务队队长张林林动情地分享道,“那一刻,我们深深感受到‘三下乡’实践最质朴也最动人的价值——这小小的镜头,镌刻的是关怀,点亮的是乡村记忆,更映照着我们青年一代心系家国、反哺乡土的热忱与力量。”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社会实践服务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侯萌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李劼
三审 陈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