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育儿补贴如何暖了生养之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9:34:00    

最近,国家给有娃家庭发了个“大红包”,《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起,只要是合法生育的一孩、二孩、三孩,每个孩子每年能领3600元补贴,一直领到3岁。这笔钱不仅是对“生得起、养得起”的直接回应,更透着国家把生育大事扛在肩上的诚意。

人口这事儿,从来都不只是谁家添丁进口的私事。这几年,新生儿数量往下走,年轻人生育意愿提不起来,长此以往,老龄化会更重,将来干活的人少了,整个社会的活力都可能受影响。所以,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不只是为了多几个娃,更是为了国家长远的底气,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发展,才能把“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

可为啥大家想生不敢生?算算账就明白,一罐进口奶粉两百多,尿不湿每月几大包,稍微像样点的早教课一节上百……养个娃就像开了个“碎钞机”。不少家庭不是不想生,是怕生了之后,日子质量掉一大截。这次国家掏出的3600元/年,摊到每个月是300块,不算多,但至少能帮着买几罐奶粉、订套绘本,让普通家庭觉得“养娃路上,国家没让我们单打独斗”。

其实在这方面,咱们湖北早就先行一步。天门市对二孩、三孩家庭,除了一次性奖励2300元、3300元,每月还分别补800元和1000元,买房能享6万到12万补贴,医院还送一堆免费服务。这套组合拳打下去,效果实实在在,天门出生人口同比涨了17%,是8年来头一回止跌回升。从地方探索到全国政策,再加上普惠托育、辅助生殖进医保、学前教育免费这些配套,生育、养育、教育全链条都有了支撑,让人觉得国家是真想帮咱们解决难题。

当然,3600元补贴只是个开始。要让大家敢生、愿生,还得解决更多后顾之忧,职场上对育龄女性的歧视少一点,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匀一点,社会对生养孩子是共同责任的认同深一点。说到底,这个政策不只是发钱,更是一种态度。生育从来不是家庭独自扛的担子,而是国家和社会都该搭把手的“国之大者”。

往远了看,这张育儿补贴单,更像一张“信心支票”。期待接下来有更多实在政策,把“生”的顾虑、“育”的难题一点点解开,让每个想生孩子的家庭都能安心,让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路越走越宽。毕竟,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给未来最好的礼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汤忞(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