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深铁四次“输血”近120亿,万科能否走出债务困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1:30:00    

5月21日,万科公布了42亿元借款的新进展。根据公告,万科已与深铁集团签署借款合同,并收到深铁集团提供的42亿元借款,三家担保主体提供了信用保证。

今年上半年以来,深铁集团已经4次公开借款支援万科偿债,累计金额达到118.52亿元,如此高频、大额的“输血”动作,足见深圳国资力保万科的决心。

当前万科的债务情况如何?超百亿资金支持下,万科能否走出债务困境?

70%高质押率+2.34%低息

5月21日,万科与深铁集团就贷款增信安排签订补充协议。根据协议,万科须在签约后2个月内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以不超过60亿元万物云股票作为借款质押物的议案。这份补充协议看似常规,实则暗藏深意。

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后,万科将按70%的高质押率向深铁集团提供资产质押。值得注意的是,协议设置了严密的盯市机制:借款存续期间,质押股票价值按股票30个交易日均价与最新市价孰低原则确定,预警线不低于130%(质押股票价值/借款余额),平仓线不低于100%,万科应设立日常盯市监测台账。如果连续3个交易日低于预警线时,万科须在5个工作日内追加质押同类股票、其他合格担保措施或提前偿还部分贷款等,确保满足预警线要求。

可以看出,这套“双保险”机制,既彰显了深铁集团的谨慎态度,又体现了对万科的特殊支持。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通常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质押率为30%-60%,而深圳地铁的质押率达到70%。高质押率意味着借款人能借到更多贷款,但是也会导致质权人的风险增加。

更难得的是,2.34%的年化利率,较1年期LPR还低出不少。这种“高质押+低利率”的组合拳,在当下市场实属罕见。

今年以来,深铁集团对于万科的资金支援已经接近120亿元。

除了上述42亿元借款外,今年2月10日,深铁集团向万科提供金额为28亿元的股东借款,4月29日提供33亿元借款,5月14日提供15.52亿元股东借款,均是2.34%的优惠利率,特别是28亿元借款同样是70%的高质押率,足见深铁支持的一贯性。

作为第一大股东,自从万科爆发现金流危机以来,深铁集团就积极提供支持。此前,其先后认购中金印力公募基金29.75%份额、受让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地块、受让万科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49%的收益权等,一系列动作既为万科输血,又为市场注入信心。

在镜鉴咨询创始人张宏伟看来,深铁集团100多亿的真金白银支持,确实为万科解了燃眉之急,起到了“止血”作用,至少在资本市场上稳住了万科的信用底线。目前,90%以上的上市房企已无法在境外发行债券,而万科仍能依靠大股东支持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的信用,实属难得。

万科上半年积极偿债

深铁这波“输血”力度大,但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靠万科自己。

克而瑞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万科有息负债共3612.8亿元,较年初增长12.9%,短债规模1582.8亿元,占比43.8%,2025年万科将面临偿债高峰。

因此,上半年,万科积极偿债。在境内债方面,今年以来,万科已经兑付多笔公开债,包括1月27日到期的“22万科MTN001”,发行规模30亿元;2月16日到期的“22万科MTN002”,发行规模30亿元;2月25日到期的“22万科MTN003”,发行规模20亿元;3月4日到期的“22万科01”,发行规模8.90亿元。

万科称,一季度集团顺利完成98.9亿元公开债务的偿还。

万科还提前赎回多笔债券,包括“20万科02”“22万科03”“20万科04”“20万科06”。

境外债方面,5月13日,Wind金融终端信息显示,万科旗下一笔发行总额4.23亿美元、利率3.15%的美元债于5月12日已到期,当前余额为0,这意味着该笔境外债已获得偿付。

截至一季度末,万科持有的货币资金为755.0亿元;有息负债合计3658.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5%。

而从业绩表现来看,一季度,万科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79.95亿元,同比减少38.31%。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贡献营业收入228.0亿元,同比下降51.1%;经营服务业务贡献营业收入122.7亿元,同比增长12.1%。受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6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的高回款率成为亮点。一季度,万科实现销售金额349.2亿元,回款率超过100%;实现大宗交易签约金额38亿元,涵盖办公、商业、公寓、教育业态等7个项目;实现盘活回款24笔,合计40.9亿元。

业内:要真正脱困必须依靠自身“造血”

在张宏伟看来,大股东的“输血”只能短期缓解压力,无法长期持续。万科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必须依靠自身“造血”,而非单纯依赖外部资金支持。发展的核心逻辑不是收缩(如变卖核心资产、停止投资),而是聚焦优质资源,将投资集中到核心一二线城市,通过新项目的开发利润逐步对冲历史经营风险。

从深铁集团自身来说,日子也并不好过,2024年合并报表亏损达334.6亿元,占2023年末净资产的10.46%。

从战略角度看,张宏伟认为,万科未来应进一步优化布局,降低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占比,借助政策刺激、去库存政策、政府收储等方式,尽快去化库存,减轻包袱。

张宏伟指出,今年以来,万科出售核心资产的节奏有所放缓,在他看来,这或许意味着管理层更倾向于“保资产”策略:一方面等待市场回暖带动资产价值回升,另一方面维持优质资产以增强融资能力。

展望未来,张宏伟认为,最快今年下半年,万科可能在大股东支持下重启拿地,重点布局核心一二线城市,通过新项目开发恢复经营性现金流。只有保持正常的运营和资金流动,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吴兴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