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县,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雅鲁藏布江南岸的小城,将在今年冬天全面实现清洁能源集中供暖。县城1万户居民从此将告别没有暖气的漫长冬日。

7月5日的曲松县城。记者 吕扬摄
而这一切,要得益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与环境科研团队“青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供暖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7月5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城西南方向,4万平方米的大尺寸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依次排开,十分壮观。该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专为高原低气压、严寒气候研发。记者 王熙摄
西藏地区海拔高,低压高寒,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匮乏且运输成本极高。千百年来,烧牛粪取暖是当地大部分居民过冬的方式。

7月5日,西藏山南市曲松县下落村,藏族姑娘次仁曲珍与爷爷用牛粪炉烧水。用这种传统的取暖方式,收集、晾晒、储藏牛粪需要较大人力成本,且使用过程中存在燃烧效率低,污染空气等弊端。记者 王熙摄
但同时,西藏又是我国太阳能辐射最多的地区,日照时数每年超过3000小时。用太阳能取暖是提升高原居民生活品质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优选方案。
200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开始致力于青藏高原太阳能取暖技术的研发。20多年来,团队数百人次进藏实地调研、勘测、技术测试。
从一代学人刘加平院士开创阳光“送暖”雪域高原的理念,到二代学人刘艳峰教授深耕青藏高原太阳能供暖技术,再到如今以王登甲教授为代表的三代学人团队推进供暖技术优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团队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共同造就了我国高海拔太阳能富集区域供暖的典范。

7月5日,供暖工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不远处,三只野生鸟类在水中安然游弋。不排烟尘、不扰水土的清洁能源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记者 王熙摄
2019年,中国首个完全依靠太阳能规模化区域采暖“示范地”在海拔4500米的山南市浪卡子县建成,实现了不用煤、不用气、不用电就能温暖整个县城的住户。
浪卡子县城太阳能零碳供暖工程首次采用国际先进的国产高效大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总集热场面积达2.3万平方米,开创了以太阳能为主的县城级清洁供热的先例。经过连续四年监测,太阳能供暖运行保证率达到100%,实现了青藏高原城镇供暖零碳排放,该工程已成为我国太阳能区域供暖的典型范例。

7月5日,工作人员检查供暖工程设备间。记者 王熙摄
之后,团队还相继建设完成了世界海拔最高(海拔4800米)的“西藏仲巴县太阳能区域供暖工程”、我国规模最大的“西藏隆子县太阳能区域供暖工程”。

7月6日,在曲松县城的家中,次仁曲珍扶着干净洁白的暖气片面露微笑。这个能提供全天候稳定取暖的设备,为她和家人带来了舒适与洁净的新体验。记者 吕扬摄
2024年,曲松县“清洁能源集中供暖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并于当年实现试运营。2025年7月,项目最后的关键工程蓄热水池完工。

7月5日,项目负责人王登甲(左)与陈耀文查看蓄热水池的水位情况。记者 吕扬摄
7月5日,在曲松县清洁能源集中供暖试点项目现场,总计4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宛若铺在山间的巨毯。旁边的蓄热水池刚蓄满2.6万吨水,静待采暖季的到来。(群众新闻记者 王熙 吕扬)

这是7月5日无人机拍摄的供暖工程核心蓄热水池。蓄热水池可实现分层蓄热与定向取热,表面覆盖的白色外膜专为防高原强紫外线研发。记者 王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