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明确,将以贵阳贵安、安顺市发动机产业为基础,加快构建低空飞行器发动机研发、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等全产业链,促进航空发动机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提升低空产业竞争力。
围绕发展目标,《方案》明确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设低空智联基础设施、提升低空产业竞争力、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强化低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等五项重点任务。
在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面,将开展低空空域划设,构建低空飞行航线网,提升低空飞行安全管控能力。
在建设低空智联基础设施方面,将建设全省低空智能网联系统,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航线、公共服务测试场、验证试飞基地、导航、5G—A基站网等建设“数字底座”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并合理布局垂直起降设施、无人机起降点、飞行营地等地面基础设施,加强低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提升低空产业竞争力方面,将以贵阳贵安、安顺市发动机产业为基础,加快构建低空飞行器发动机研发、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制造等全产业链,促进航空发动机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巩固提升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同时,将培育发展低空航空器整机总装制造产业,积极推动低空零部件与新材料产业发展,培育发展航空数字技术装备产业,打造航空电池与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在打造低空特色应用场景方面,将发展低空农林作业、低空监测作业。依托运输机场、通用机场建立应急航空救援备勤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低空旅游、低空运动等。
在强化低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训方面,支持低空经济研发机构落地,加快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开展航空模拟、私人飞行驾照、无人机操控、航空法律法规等培训活动。
《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基本建立,低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重点区域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低空智联网络日趋完善,低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低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设一批低空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批低空物流、低空应急等特色应用场景。
记者 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