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2,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公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21:00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公布第二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全国50个试点地区入选,江苏两地上榜,分别是南京市江宁区、泰州市兴化市。
此次入选的两地是如何通过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
南京市江宁区面积达1561平方公里,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覆盖全域。区域内,乡村旅游业态丰富:大塘金香草小镇花海成了新人拍摄婚纱照的热门地;在金陵水乡·钱家渡,非遗特色水上婚礼吸引游人慕名前来;去苏家・理想村特色民宿小住,可享乡野之趣;在佘村,于自然间品一杯咖啡,体验淳朴民风;溪田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展现着乡村生活的静谧悠闲。
在江宁,“春日限定·花漾江宁”精品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黄龙岘茶文化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推动江宁休闲农业营收年均增长10%以上。
江宁区每年开展文化赋能乡村特色活动1000余场次,唱响乡村文化发展的“一台好戏”。该区还出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盘活189处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整合成立10亿元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
通过“文化+体育+康养+生态”等融合发展,当地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600万元,滋养了乡村文化产业的“满园春色”。
兴化市拥有全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等称号,正借力江苏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资源,创新实施十支队伍抓振兴、百名干部连民心、千名先锋解难题、万名顾问助共兴“十百千万”人才驻基工程。
当地以“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为抓手,赓续里下河水乡文化基因,通过景观小品、墙体彩绘、特色标识系统,打造“移步换景”的田园美学空间。在乡村学校中,全面融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门类艺术教育,同时,开发兴化乡土教材,组织“非遗传承进课堂”,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育课程体系,让艺术教育扎根乡土。
以垛田为核心,兴化打造出“春看菜花、夏观荷花、秋赏菊花、冬品芦花”的四季文旅IP,将传统农耕场景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带动民宿、农家乐、农副产品加工集群发展,让“农景”升华为“农艺”。
此前,南通市海门区、宿迁市宿城区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两地也分别探索出以江海文化为基底、持续提升“张謇故里·诗画海门”的影响力,开发乡村旅游“微度假”新模式、以多维度供给着力推进共同富裕等赋能模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围绕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完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好试点地区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推进试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扎实推动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促进文旅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曾雪琦

审核:张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