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先进集体评选结果揭晓,中铁建设集团广湛高铁佛山站站房及相关工程GZFSZSGI标项目工程部凭借卓越的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及社会贡献,成功斩获“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项目团队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高度肯定,更是中铁建设集团践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企业精神的生动体现。
佛山站项目是新建广湛高铁全线最大站房,总投资47.45亿元,总建筑面积29.4万平方米,站场规模4台9线(其中预留1台2线),建成通车后,将与九条(段)高铁连通,弥补佛山北上短板的同时大幅缩短与周边城市的通行时间,1.5小时到湛江、15分钟到广州,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自开工以来,在佛山市及禅城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项目团队以“超常规速度”推进施工,在基础工程中创下90天完成4227根桩基、70天完成466幅地连墙的施工纪录,用实力刷新行业标杆。

项目团队用实力刷新行业标杆
广湛高铁面临国内罕见的“三线交叠”地质挑战:需下穿运营中的地铁3号线,并与规划地铁7、15号线立体交汇,施工精度误差须控制在毫米级。团队以国铁集团“穿透式安全管理”为纲,构建“网格化安全堡垒”,划分10个立体防护网格,建立7大项31小项标准化清单,运用人员全方位定位系统、物业化管理平台、鹰眼AI识别系统、156项目管理数智建造平台等4套智慧系统联动织密建设安全网;创新应用“铁建智塔”系统,集成气象监测、智能雾炮、AI识别等功能,实现安全环保智能管控;为确保既有线运营安全,270米长的地铁区间隧道布设了334个监控棱镜、72个传感器,实时追踪地铁隧道变形,累计生成4800条预警信息并100%闭环整改,最终将隧道扰动控制在2毫米以内,真正实现了“既要让高铁从佛山心脏穿过,更要让城市心跳平稳如常”的承诺。

创新施工模式,刷新佛山基建纪录
面对中心城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施工限制,团队以“156数智建造平台”为核心,推动传统基建向智能建造转型。双轮铣成槽机、无人地磅及施工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应用,使整体效率提升40%,桩基一类桩比例达98.22%,节约工期45天;BIM+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复杂节点施工,提前优化32项方案,规避168处管线冲突,减少返工损失超千万元。自主研发的空气源热泵、光伏路灯等技术,更让生活区能耗降低35%,工人的考勤管理、健康监测、安全教育等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一站式服务,打造出“安薪工地”标杆。
项目启动之初,团队即以“72小时极限推演”制定攻坚策略,创新“四区六线”施工模式,高峰期投入1800人、220台机械,连续4个月产值破2亿元,单月最高达3.7亿元,刷新佛山基建纪录。团队与铁路部门、属地街道建立的“1小时响应机制”,破解了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历史难题;联合高校发表的核心论文5篇、发明专利2项,形成的“佛山经验”成为行业范本。90后青年突击队在极端天气抢险、地铁隧道封堵中冲锋在前,用“青春汗水”浇筑钢铁动脉,诠释了新时代铁道兵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中铁建设集团广湛高铁佛山站站房及相关工程GZFSZSGI标项目工程部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获评省先进集体是起点,不是终点。”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公司副总经理、佛山站项目负责人李庆表示,团队将以此次荣誉为动力,继续发扬“开路先锋”精神,确保广湛高铁佛山站站房按时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立新功。
文 | 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邓祯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