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民生粥|长三角就业季政策加码,多地升级人才礼遇
这一周,高校就业季进入“百日冲刺”关键阶段,长三角多地接连出台新政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护航。5月22日,上海市12个委办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推出29项举措构建就业创业全周期支持体系;江苏南京、南通、宿迁等地同步升级人才服务政策,推动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5月22日,上海全市12个委办局共同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不断提升工作力度与温度,汇聚政府资源精准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该政策落地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四方联动机制,促发多部门协同攻坚与社会合力深化,为青年人才留沪安居、高质量发展铺就坦途。
政策性岗位持续扩容。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工作持续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倾斜。在本年度事业单位招聘总量不低于上年水平的基础上,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数不少于公开招聘岗位总数的60%。2025年提供“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岗位超1000个。鼓励各区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人才储备力度,加大中小学教师招聘力度。在沪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年度校招计划中按一定比例录用上海市高校毕业生。
市场化岗位深化激励。上海鼓励各类用人单位积极加大招聘力度,支持中小企业进校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行动,办好“‘百城千校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中小企业百日招聘”“优企进校招才引智”“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汇聚更多岗位资源。
就业帮扶精准多效。“求职能力实训营”“马兰花计划”“海鸥计划”“宏志助航计划”等活动将精准提升不同高校毕业生人群就业能力,脱贫家庭、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优先推荐岗位、组织培训。深化政校企合作,协同建设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鼓励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高校毕业生可在上海市认定的见习基地进行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就业创业见习,并按规定享受见习补贴政策。
同时,上海持续实施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上海毕业年度内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享受一次性求职补贴。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上海市初次灵活就业,并参加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可申请社会保险补贴。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学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创新创业全链条扶持。通知指出,毕业生创业可享3年内每户每年2.4万元税费减免,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8000元。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雏鹰计划”提供首期还款宽限期6个月。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允许其在未清偿助学贷款、消费贷等其他贷款的情况下,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鼓励上海市、区两级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时段的免费场所和服务。开展创业项目垂直路演、融资推介双选会等融资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创业者争取多渠道融资支持。
安居保障专项行动。上海还将加快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在沪就业高校毕业生多样化、多元化住房需求;供应“小户型、低租金、配套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定向保障在沪就业的住房困难高校毕业生;重点区域配套“落户+安居”政策,让高校毕业生安心就业、安居乐业。
江苏近期也通过政策创新和服务升级吸引人才。
5月18日,2025“南京人才日”开幕,向全球人才发出“IN南京,创未来”的合作邀请。聚焦两院院士、产业人才、青年人才等群体,突出人才招引和成果转化主题,发布重点人才政策、揭牌创新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下的南京人才工作新实践,助力城市与人才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南京坐拥50多所普通高校,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政策创新引领产业人才集聚,形成科技强、产业强、人才强的协同共振,南京聚焦AI技术、信息通信、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不断用机制创新大胆“破冰”,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开幕式当日,南京“人工智能人才8条”正式发布,强化对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人才的全面支撑。通过强化校地联合引进集聚顶尖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设一批人才集聚先导区域等实打实的举措,在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全球竞逐中,进一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营造优良创新生态。
“真心实意服务,真金白银支持,对于成功落地的高端人才(团队),将给予最高300万元购房补贴、100万元生活补贴;对于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团队组建、安居住房、顶格支持。”南京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到产业链的“关键一跃”。南京人才日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通过项目、基地、教学合作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一批兼具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投资者身份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鼓励在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组建高校技术转移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专业培养,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等。
南京还将陆续开展紫金山英才音“享”会、“宁港巾帼·共启新程”港才南京行、2025南京全球科创精英挑战赛等10余场系列特色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为在宁人才发展加油赋能。
南通市海门区5月16日出台《“东洲英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迭代更新引才支持、推进机制、服务配套等一揽子措施,进一步贯通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海纳百川聚英才,海门通过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重点紧缺型创业人才“直通车”免评审、领军型创业人才“即到即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审引进以及创业菁英“以赛代评”等方式,对各类人才从项目资助、场所保障、贷款贴息、生活津贴、购房补贴、安居保障等方面给予集成支持。同时明确,人才项目进展未达预期未获政策支持的,给予无期限等待,此后任何一年企业成长起来,均可申请补足政策。
今年海门创新实施东洲英才“种子计划”,聚焦“技术萌芽期—产品原型期”关键阶段,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八大硬科技领域,采取“拨+投”联动模式,全力培育具备5—10年发展潜力的前沿技术项目,对早期项目给予30万元无偿资助,同步配套最高500万元股权跟投。
5月21日,宿迁市启动以“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人才周活动。聚焦青年人才,采取“1+N”形式,联动组织运动健康、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6大类活动。活动现场,宿迁发布“青年人才12条”、又见·人才友好型商圈、又见·人才友好型安居生态圈、三台山人才科创基金等。宿迁以“免申即享”的方式主动向19个人才及团队发放奖励895万元。
对非市域范围应届毕业生最高补贴1000元,根据人才层次补贴3万—50万元,对企事业单位全职引进或自主创业的各类人才发放3万—200万元“购房券”……此次发布的“青年人才12条”,协同部门力量、集成要素资源,系统打造“求职有补贴、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成长有护航、安居有保障、服务有温度”的“六有”政策体系,力求让广大人才在宿迁生活舒心、工作安心、发展顺心。
整理:刘霞
来源:解放日报、澎湃新闻、交汇点新闻、新华日报